
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,确保粮食稳产丰产。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,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,推进水肥一体化,促进大面积增产。
为什么大面积单产提升成为重点方向?这是因为我国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潜力已经很有限,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,唯有在亩产上多下功夫,才能保证我们的粮食产量稳中有升。事实上,我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确实有差距。
东北地区玉米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
东北及长城沿线春玉米。主要包括东北中西部、内蒙古东部和中部、华北北部和黄土高原等区域春玉米,具有喷滴灌设施条件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域,适宜采用浅埋滴灌、膜下滴灌、深埋渗灌等技术。
1. 整地及播种。一是精细整地。整地要掌握好“平、碎、匀”要点,土壤翻耕或旋耕后耙地,做到耕层上虚下实,地面平整、无明显土块。二是适时播种。耕层5厘米处地温稳定超过10-12℃时适墒播种,覆膜地块可适当提前。三是科学播种。播种前,可对种子二次包衣或拌种,用含磷锌液体肥浸种增加种子营养,促进生根。选用带有导航功能机械和精量播种机播种,速度均匀慢速,单粒精播,播深3-6厘米。大小行播种时,大行距一般70-80厘米,小行距一般30-40厘米。四是合理增密。选择经国家或省级审定,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耐旱、耐密、抗病、高产、宜机收品种。适度增加播种密度,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,因地制宜增密15%-30%。
2. 水肥一体化系统。主要有水源、首部枢纽、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(管)组成。滴灌设备的规格和型号根据生产实际进行选择,滴灌灌水器出水量一般在1.0升/小时-2.5升/小时之间。首部枢纽包括加压、过滤和灌溉施肥智能决策等设施设备。积温不足、蒸发量大的区域,宜采用膜下滴灌;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宜采用浅埋滴灌。
3. 灌溉施肥策略。底肥建议施用玉米配方肥20-25公斤/亩,施肥时肥料离种子侧5厘米,深7-10厘米,推荐选用具有保水、生根等作用的新型肥料。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-8次,每次灌水量10-25m³/亩,灌溉定额每亩约100-150m³,浅埋滴灌单次灌水量较膜下滴灌高3-5m³/亩左右。玉米播种后即滴灌出苗水,同时随水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(高磷中氮低钾型)或磷酸一铵3-5公斤/亩,利于出苗快而齐。拔节至抽雄前分2次随水滴施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5-8公斤/亩。抽雄期滴施平衡型大量元素肥料5-8公斤/亩。灌浆期至乳熟期,追施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5-7公斤/亩。全生育期施氮(N)13-20公斤/亩、磷(P2O5)6-10公斤/亩、钾(K2O)4-10公斤/亩。
4. 控旺防倒防病。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群体大、倒伏风险高,在6-8展叶期喷施玉米控旺剂,控制穗位高度、增粗基部茎节,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。播后苗前和苗后及时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,孕穗期盯防玉米螟和中后期茎腐病及叶斑类病害。